人的心理可测吗?
心理测量学作为一门科学,研究的是测量的理论与技术。但由于人的心理的非物质性,心理测量学首先要回答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是人的心理到底可不可测。俗话说人心难测,如果人的心理根本不可测量,那么心理测量学就不是一门科学。
人的心理可测吗?我们先来看看我国古代大学者孟子的见解。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孟子就说过:“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这句话明确地指出了人的心理是可测的。人类进入20世纪,现代心理测量在西方一些国家蓬勃兴起,心理是否可测的争议也随之变得激烈。1918年,现代心理测量学的创始人之一、美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桑代克(Edward L.Thorndike)提出:凡客观存在的事物都有其数量。另一位美国测量学家威廉·麦柯尔(WilliamA.McCall)进一步指出:凡有其数量的事物都可以测量。可见,孟子、桑代克、麦柯尔等人都认为人的心理是可测的。
事实上,“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质和量的统一,事物的质的差异是分类的前提,而事物的量的差异则是测量的前提”(戴海琦、张锋、陈雪枫,1999)。心理学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的心理既有质的不同,也有量的差别,质的不同提供了定性分析的基础,量的差别提供了测量的基础。
人的心理是主观的、内隐的,难以直接测量的。事实也是,我们至今还不能顺利地使用仪器通过测量人的大脑的某种物质而测出人丰富多彩的心理。但是,人的心理可以通过人的行为表现出来,并且制约着人的行为,而人的行为是外显的,是客观存在的,是别人可以感觉和知觉到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测量人的外显行为来推测人的心理。
人的心理具备可测性,这不仅有理论依据,人类几千年的测量实践,特别是现代测量兴起的百年实践史也都是有力的证明。现代社会已离不开心理测量。所以,我们现在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已不是可测不可测的问题,而是如何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