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测验结果报告的具体建议
为了使受测者本人以及与受测者有关的人,如家人、老师等,能更好地理解分数的意义,在报告分数时要注意如下七个问题:
第一,应告知对于测验分数的解释,并非仅仅报告测验分数。心理测验中的分数不同于一般情况下的分数概念,如IQ的100分,在意义上不同于学科考试成绩中的100分,直接报告测验分数可能会引起不必要的误解。
第二,要避免使用专业术语。测验和其他特殊领域一样,具有自己的专业词汇,你能理解的词并不意味着当事人也一定能够理解。例如,你懂得标准差和标准分数,可是当事人可能不懂,因此你必须用通俗的话来解释测验分数及所代表的意义。必要时可以问当事人是否听懂,让他说说你的解释是什么意思。
第三,要保证当事人知道这个测验测量或预测什么。这里并不需要做详细的技术性解释,例如你并不需要向当事人解释职业兴趣调查表的编制过程,但应该让他知道,职业兴趣量表是把他的兴趣和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加以比较,如果在某一方面得了高分,就意味着如果他去从事这种工作可能会觉得更有兴趣。
第四,要使当事人知道他是和什么团体在进行比较。例如,同一智商分数对于不同文化水平的受测者其意义是不同的。用平均初中文化程度的标准化样本的智力测验来测验一个不够初小文化程度的受测者,如果测得IQ为85,就可以认为他基本上是中等智力水平;如果受测者原来文化程度是大学毕业,也测得IQ为85,就可解释为受测者可能因疾病而智力有所减退,属于中下水平。
第五,要使当事人知道如何运用他的分数。当测验用于人员选择和安置问题时,这一点特别重要。要向当事人讲清分数在决定过程中起什么作用,是完全由分数决定取舍,还是只把分数作为参考;有没有规定的最低分数线;测验上的低分能否由其他方面补偿等。
第六,要考虑测验分数将给当事人带来的心理影响。由于对分数的解释会影响受测者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进而会影响他的行为,所以在解释分数时要十分谨慎,做好必要的思想工作,防止受测者因分数低而悲观失望,或因分数高面骄傲自满。
第七,要让当事人积极参与测验分数的解释。测验的分数是受测者的分数而不是你的,同样,做出的决定会影响他的生活而不是你的生活,因此在解释分数的各个阶段,你都要观察他的反应,鼓励他提出问题。除非当事人积极地参与这个过程,否则你无法了解他对于自己的分数有了多大程度的理解。